1293675935knuRWs   

這篇顧名思義是深度甜點文

我簡單介紹就讓我們直衝巧克力調溫吧!!

 

巧克力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以及可可鹼,因而具有高能值。

巧克力對多種動物有毒。

但對人類來說,可可鹼是一種健康的反鎮靜成分。

故食用巧克力有提升精神,增強興奮等功效。

可可含有苯乙胺,坊間流傳能使人有戀愛感覺

 

調溫巧克力就是指內含的油脂,是真正的可可豆榨出來天然的可可脂(又稱可可奶油)

  • 而非調溫巧克力則是有添加植物油。

  1387765187_01463700

由於可可脂的結晶特性,必須經過「調溫」才會呈現光澤、脆硬、化口性好等特質。

那究竟什麼是「調溫」?

簡單說就是要調整巧克力的溫度

將巧克力融化48度後,將溫度降低27度再升高至32度,幫助巧克力結晶的一種方式。

 

你以為只是升升降降溫度就完成調溫了嗎?

怎麼可能那麼簡單!!!???

溫度只是參考值,不是聖旨

 

以下我要講的很重要的原理

不管你是用哪一種調溫法,大理石,鋼盆,種子,巧克力鍋等

全部都符合我說的原則!!而且超簡單!

 

所以只要理解做到我所說的原理!

所有的調溫法,不分品牌,只要是真的純的調溫巧克力,全部可以一網打盡!!

我當初在日本研究出來之後,每次調溫都是100%成功

 

然後我會針對目前我知道的所有的調溫法來講解

為什麼符合這些原理,只要一個任督二脈打通

關關過,這也是我一直在文章中強調的!

我的原理比配方還可貴,這些都是上課也學不到

我花很多年研究整理出的心得

ㄧ但原理打通,看到什麼食譜都會做

 

1712nje_457x275_b.jpg

獨創巧克力想像調溫法

 

--------巧克力小人牽牽手!!!-------

 

什麼?很瞎的名字嗎?

好記,好理解!最重要!

巧克力裡面總共有六種結晶,每個結晶的溫度都不同

甚至還有糖的結晶,油脂,可可粉可可膏等有的沒的

是不是很囉唆?我們把它們想成一群很愛牽手的小人

 

10671228_987082791305619_6493331510512414365_n

我用鋼盆水冷調溫法來解說巧克力小人牽牽手!!!

因為這是目前最方便的調溫法之一,難度中等,適合少量製作

(沒有場地限制,不需大理石,只要有一盆熱水跟冷水就好了)

整個調溫的過程超級大重點就是不斷地攪拌!! 

攪拌的目的是讓溫度均衡,不是要拌出什麼東西

甚至要小心避免攪拌過程攪出泡泡!

很多失敗的情況都來自於攪拌這個動作出問題

 

215957237_m.jpg

這好像是剛學時拍的照

 

現在!

調溫開始 帶著你的想象力!跟著我做!

跟著我的文字想像一次做,再去實作,會更得心應手

你需要想像的工具與材料有...

鋼盆 內裝8分滿的純調溫巧克力

小面積的攪拌棒

鍋子裝熱水+火爐,一盆冷水+冰塊

溫度計

還有一個溫度20~24度,濕度65%以下的環境

以上環境是理想值,如果真的沒有也沒辦法

通常密閉房間裡開冷氣可以達到

 

 cho188594 

 

你剛買回家固體的巧克力就像一群牽著手排排坐好的小人

切碎巧克力 放入鋼盆中,底下放熱水

1.隔水加熱融化到45~50度

(視巧克力品種不同),因為太熱了

小人們手就牽不住了,也坐不住

就把手放開在融化的巧克力裡面跑來跑去

1604511_987082797972285_2841195465820285332_n

就是融化

所以判斷的方式就是,當你的巧克力都沒有顆粒了

很容易流動的液態狀,代表小人手都打開了

 

攪拌的時候要注意,不能一直放在熱水或冷水裡攪

而是碰幾秒拿起來攪勻,再碰幾秒拿起來攪這樣  

 10363585_987082801305618_6867029062609164250_n

 

2.降溫

隨著巧克力整體的溫度下降(27~28度)

小人漸漸覺得冷了,就會靠近去牽手

這一大群小人中

只要有人一但牽到手了

就會連帶快速地往四面八方牽手(結晶)

沒錯!以上就是調溫最重要的重點!!

一定要有人牽到手!!一但確認牽手,100%成功

 

調溫經驗越多,越可以清楚感受到他們牽手的速度,跟強度

(巧克力會一瞬間變濃稠)

以鋼盆調溫來講,最簡單的判斷就是傾斜鋼盆

用木勺去刮開底部看

10690171_987082787972286_1422562548791479768_n

小人容易在最冷的地方牽手,就是鋼盆底部,很好理解吧?

當底部出現一層略硬的巧克力

因為有成功結晶變硬了,木勺無法清楚地刮乾淨,所以會出現鋸齒狀

  270875169_m.jpg

如果是使用刮刀

會發現原本刮鋼盆都很乾淨,後來刮底部或邊邊會有薄薄一層刮不乾淨

就代表巧克力成功牽到手了!此時要離開冷水盆 拿去熱水上碰1~2秒

 

(如果底下有巧克力硬塊,千萬不能硬去攪拌噢!如果把冰硬的巧克力片給攪散了

剩下的溫度是無法融化他們的,在操作時就會發現,很多地方藏著巧克力片,只能全部重調)

 

燙完後真真切切地好好攪拌均勻,讓每個小人牽到手

所謂牽手(結晶)並不代表整鍋變成硬塊

而是比較濃稠的狀態!

 

3.升溫

為什麼要升溫呢?

因為27~28度的巧克力太濃稠了,一下子就會隨室溫降到凝固溫度

(正常操作巧克力的室溫必須在18~23度)

卻不是最好狀態的結晶

更進階地講,直接降溫到27~28度的巧克力,形成的狀態不是牽手 

大部分的小人會像是擁抱(此時有2種結晶狀態共存

這個時候凝固起來的話

 巧克力表面容易結白霜,看起來霧霧的,吃起來不化口,硬硬的

 

而升溫到32度,可以使小人們從擁抱回到牽手狀態,剛剛好的距離

 (升溫可以把兩種結晶轉化為口感最好的結晶)

所以把小人升到32度,我們稱之為“操作溫度

這個溫度下的小人是最聽話,最漂亮的

 

一但升到32度就要立刻停止,

只有3,4度可以升溫的範圍,要小心!再小心!

放到熱水上只能2秒!就要下攪拌均勻

 因為你不會想把調好的巧克力小人燙出油,或是把他們燙分手

 這時候他們才剛牽手,很不穩定

 一但不小心讓整體上升超過33度以上,就可能會解開他們了

 (此時可以感覺到濃稠的巧克力突然變得比較水)

 

t_share_14zuiu2gh1hq_1   

 

如此一來就算調溫完成,就可以做超棒的巧克力啦!

有沒有很簡單??

 

怎麼判斷有沒有調溫成功??

建議練習的時候,測兩次,一般我們習慣拿刮板的一小角

沾一點巧克力,然後拿去陰涼處待乾

調溫成功的巧克力很快就會美麗的凝固,充滿光澤,沒有花紋

化口性極佳

這兩次測的時間點分別是降溫(27~28度)

與操作溫度(31~32度)

第一次測試,是確認有牽手

第二次測試,是確認沒讓他們分手(訓練升溫技巧)

如果第一次有成功凝固,第二次卻沒有

就可以知道自己在升溫過程可能太快了太燙了,破壞了

就要重新降溫

如果光降溫的第一次測試都沒有凝固,那肯定失敗

(不管幾度!千萬不要光看溫度就認為牽手了,我曾經有次降到24度才成功牽手)

根本沒牽手的巧克力是絕對失敗的,要繼續努力到他們牽手

 

1208576_987082794638952_8115034796614040930_n

 

巧克力調溫示意圖 

 

沒錯!原理是極其簡單的!!

但很多人都不懂要使物質再結晶,

就必須要有一個引導體,就這樣而已

 

大部分的人調溫不成功

其實就是還沒確認結晶只是溫度到了就急著升溫了

 

 

但我如果講的那麼膚淺就不像我了

 

 

細節都在惡魔裡!

接下來才是真正的深度文

 

為什麼很多人調溫失敗??

為什麼明明動作都跟影片或是老師一樣

還是不成功,或是,每次成功都要碰運氣??

雖然會凝固,卻有小花紋?小斑點?氣泡,一大堆線條??

 

知道了原理,技術卻跟不上??

特地列舉最常出現的問題 還有對應的解決方法

(寫到快崩潰了)

 

點我點我>>>『技巧篇』巧克力調溫必勝手冊

(已經寫完開放啦~!!1+1服用,效果更好)   

 

簡單解析其他調溫法是如何符合此想像法的

還有操作上的重點

 

種子法:

數一數二簡單的調溫法

所謂的種子法就是取3/4巧克力融化(把手打開,破壞結晶)

然後稍微降溫,還不至於太低溫時,丟入1/4切碎的巧克力(手牽的很穩的小人們)

邊融化攪拌同時降溫至27度,升溫32度,結束!

 

這個方法是最容易成功的,為什麼呢?

因為你不需要靠任何技術降溫來製造牽手(引導晶體)

而是加入本來就牽手的小人,記得我說他們會瞬間往四面八方的人牽手嗎?

就是利用這些牽手小人,下去巧克力中牽手的

那為什麼要降溫之後才能加入小人呢?就是怕你巧克力太高溫,就算加入新的巧克力

他們也一下就受熱融化手打開,那就沒意義了

一方面,牽手小人量不能太少也是這原因

如果只是一點點有牽手的,很快就會被融化

如果是一群,則會剛接觸的一群融化了,同時也降溫到適合牽手的溫度

這時候來不及被融化的小人就可以被發揮作用了

 

同理

聰明的人也發現,既然如此

我可以把2/3的巧克力融化(45~50度),然後剩下1/3的常溫巧克力是大塊完整的

丟下去就盡情攪拌,雖然一開始接觸的部分會被融化

但同時也慢慢降溫,等到27度時,就把未融化的部分取出(一大塊很好拿)

也可以確認絕對有已經牽手的小人在裡面牽手了

 

缺點,要加多少巧克力量比較難拿捏,一不小心越調越大鍋

 

 

 270874754_m.jpg

大理石調溫法:

大理石因為傳熱慢不易升溫的關係,快速又可以做大量

早期很常被拿來調溫

現在日本歐洲則是很少使用,因為大面積的接觸桌子

會有衛生上的疑慮,也容易從空氣中掉很多雜物進去

加上現在大量製作都有巧克力保溫鍋了

現在使用大理石調溫比較傾向在小量製作,作秀,比賽,教學上

實際生產產品上已經很少用了

 下載  

全部融化的巧克力中,取2/3倒到桌上刮到有牽手

(變濃稠,桌子會刮不乾淨)

確認溫度,一直降到大約27度

倒回剩下1/3巧克力的鍋中,剩下的熱巧克力可以幫忙升溫回到約32度

好容易吧!?

不過要小心,有時候降溫太過頭,全部的巧克力加完也不到32度的話

就還是要升溫回去 

或是留在鋼裡熱的巧克力太多太熱,結果巧克力超過32度,手又打開了

所以分量的拿捏,跟兩個地方的溫度調節是技巧所在

 

缺點:你家裡一定要有大理石,大理石一但被加溫了,

降溫也慢,第一次可能很快調好,要調第二次還要等大理石冷。

 

 pb2  

 

傳說中的靜置法+巧克力保溫鍋:需設備

會說傳說中是因為我沒用過  沒做過

只聽說過,於是推理了一下可能的原理

我說過,剛出廠的巧克力是牽手又排排坐好的小人,非常穩定

這時候把他們融化,只是讓巧克力小人緩緩地站起來

而不至於放開手,不加熱到40幾度,結晶是不會被破壞的

採用不破壞就不需重建的方式

或是就算小有破壞結晶

利用保溫鍋的定溫加上時間會幫助巧克力重新排列結晶

前晚融化放到隔天來使用,缺點就是不能馬上用

 

macchina   

巧克力調溫機 :

切碎丟進去這樣而已,現在也有出桌上型的,大量製造很方便

 

 

 2008222162620244  

巧克力的熟成?

最後完成的巧克力還需要時間更穩定與熟成

就是我所說的牽了手之後還排排坐好

剛牽手的小人們還是混亂的

經過時間地放置,結晶會重新排列好

這當然是肉眼看不太出來的事情

大約是2~3天

我認為要看巧克力的性質跟內容物來判斷

熟成後的巧克力風味也不一樣

這很神奇 有時候剛做完覺得風味濃烈好吃

熟成之後會轉化 可能會變淡 或是更融合

這個需要反覆測試跟研究才能調整出好配方

 

 

 

保存要注意的事??

找到了一篇整理得還不錯的巧克力保存方式

 可能產生的變異也有寫出來  

  【大紀元5月29日訊】(大紀元記者肖甜加拿大編譯報導)您是將情人節或復活節收到的高檔巧克力放在冰箱裏保存嗎?那麼巧克力很可能吃到嘴裏就沒有香味了,食似嚼蠟。

很多人一直以為,因為巧克力遇熱會融化,所以放冰箱保存最好,其實反而讓巧克力更容易變質、也會因變硬而不好吃。
  
多倫多瑞爾森大學的食物學教授Derick Rousseau說:「當周圍環境的溫差太大時,巧克力會變得呈幹砂粒狀,表面失去光澤,失去醇厚香味和口感。」他表示,在這種情況下,巧克力的表面會出油發白霜花(fat bloom) 。
  
白霜花是指貯存過程中,巧克力表面均一發白(酷似秋霜)或起凹凸不平的花斑點,甚至全部變成灰白色而失去光澤。嚴重時,內部組織呈幹砂粒狀,失去堅脆、斷而有聲。失去了入口即化、涼爽潤滑、細膩而不餬口等特徵,食似嚼蠟。


Rousseau指出,造成這一現象有多種原因,其中最常見的是儲藏巧克力的環境溫度不穩定。巧克力製品貯藏溫度過高或者波動較大,巧克力液體脂肪易遷移到製品表面形成霜花。
  
Rousseau表示:「這並不表示巧克力已經發霉了,只不過味道不如從前了,但還是能吃的。」
  
他指出,如果儲存環境潮溼,巧克力中的糖分容易被表面的水分所溶解,待水分蒸發後會留下糖晶(sugar bloom)。另外,可哥油晶粒會溶解滲透到巧克力表面再次結晶,導致巧克力出現反霜現象。
  
那麼如何保這種種嬌貴的食品呢?下面是他提出的一些正確保存巧克力的方法:

* 如果儲存的方式正確的話,通常巧克力可以保存幾年之久;不過夾心巧克力或是松露巧克力(truffles)最好在一個月之內吃完。

* 要保證巧克力的口味不變,那應該將其放在清涼、通風良好、乾燥的地方。除了避免陽光照射、發霉外,最重要的是溫濕度的控制。

* 為了保證氣溫的變化不大,最好不要將巧克力放在冰箱或爐頭旁邊的櫃子裏。一般來說,濕度最高不可超過65%,溫度最好維持在12~18度 

* 巧克力最好放在密封的盒子裏保存。

* 儲存的地方不應有怪味,因為巧克力裏含有脂肪,它很容易吸收其他的味道或氣味。不要放在化學品、香水、空氣清新劑等的附近。

 

2010052905.jpg  

圖片找自網路

保存不好可能會發生的情況,白霧,斑點

但其實以形狀來看,比較像是調溫本來就有問題

 

 

 

~~~~~~~~~~~~~~~補充資料~~~~~~~~~~~~~~~~~

 

我必須要說這個巧克力小人牽牽手!!!

完全是我在反覆的調溫練習中想象出來的產物

 

需要補充的是他是部分符合真正化學上的結晶原理

但是認真負責的我還是有必要跟大家解釋

真正結晶發生的事情  總不能誤導大家

覺得沒力氣搞懂物理化學的人,以下就可以不用看了

 

其實差別也不大

就是降溫到27度時,此時是不穩定的3跟4類型結晶

升溫32度的過程會使得部分的3,4轉到5類型結晶

5就是我們要追求的好結晶,此時並不是所有結晶都是5了

只是有部分是5,他會帶頭引導大家在冷卻過程全部轉化成5

 

如果升溫不好,3和4沒被帶領

就直接降溫  此時他們會追求穩定而直接跑到6形態的結晶

就是比較容易產生白霧,跟口感硬的結晶

所以並不是27度時就產生了6結晶,而是之後才轉化的

以上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這邊文章裡面很多照片是從網路上直接抓的  

畫是自己畫的~別嫌棄阿!呵呵

arrow
arrow

    linda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