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IMG_4737   

 Lenotre的master class課程中  是包含五週料理的

 法國菜---高湯  

當年在日本就小小學過一點法餐

當時比較像是依樣畫葫蘆然後等著吃大餐

用非常頂級的食材,例如當天一早從北海道運到東京,還活著的比臉大的扇貝

而且法餐主餐的手法還算簡單,不外乎 煎或烤 

還是中菜博大精深,煎.煮.烤.炸.蒸.煨.燉.生食都有

但是法餐所擁有的精緻,繁複,浪費,在湯品裡,就可以略知一二

難怪,法餐要這麼貴...太可怕了

 

 IMG_4692  

上課時的情景

 

IMG_4435.JPG

第一堂料理課   老師先介紹廚具

 

IMG_4436.JPG

法國人  其實滿做作的

你看這些鍋子,在台灣可能就叫方鍋,深鍋之類的

但是法國所有鍋具在法餐中都擁有自己的名字

而且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字  就像“長鏈”“俄羅斯的”之類的

就是一些聽了名字你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工具

當然可能是有一些故事,不過這些對初學者來說實在是一個障礙

因為不像中文,都清清楚楚後面會加一個“鍋”字

至少可以知道是像鍋子的東西,主廚隨便跟我說一個,拿一個“俄羅斯的”給我

我肯定是傻在那裡

在法廚裡面,每一個工具甚至刀子都有自己的名字,高達幾十種

*“俄羅斯的”其實就是最一般常見的有手把的鍋子,法文是casserole

   但在法式廚房中,就要改叫Russe,沒有為什麼,因為這是法式料理

  老師這麼解釋的...

 

IMG_4437.JPG

 

平底鍋也好幾種

 

IMG_4453.JPG  

 當然還有最基本的廚房工作安全守則

切菜板下要墊矽膠圈,避免滑動

 

 IMG_4461.JPG

一週份的蔬果

會在禮拜一中午送到

 

IMG_4454 2.JPG

 

示範切紅蔥頭  切末

一般我們華人切末習慣先大致切一切

然後拿一把刀,壓着一端,然後用槓桿原理快速地切出末

有次這樣切就被老師糾正,說這樣會把蔬果的水分給壓出來

要這樣一刀刀小心地切成迷你丁才行

在台灣很少用到紅蔥頭(除了炸的)

現在卻很常用,發現紅蔥頭比洋蔥多了細緻的香味,餘味

 

IMG_4466.JPG

洋蔥幾乎是西菜的百搭阿

 

IMG_4485.JPG

這些是要煮湯的基本蔬菜底

 

IMG_4527.JPG

IMG_4522.JPG

任何專業都要從基本功練起

切絲,在法國的切絲,是有規定長度的,不是所有細細長長的都叫絲

而且絲的名字 也不像我們中文字的"絲"這麼簡明扼要

絲的名字叫 朱利安娜(音譯)

 

 IMG_4533.JPG

這叫小棒子還可以理解

 

IMG_4534.JPG

切丁叫馬其頓

 

IMG_4536.JPG  

連三角形小薄片都有自己專屬的名字  是不是很想翻桌?

完全就是想讓外行人聽不懂阿!

專業術語對話:把蘿菠朱利安娜之後放到俄羅斯人裡煮...

 

 

IMG_4540.JPG IMG_4543.JPG

切切切,其實我還滿喜歡這種單純作業的

只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拿刀的方式不對吧

手容易很痛

 

IMG_4544.JPG

削橄欖型

IMG_4545.JPG

是西餐的基本中的基本阿!

 

IMG_4546.JPG

挖球

 

IMG_4550.JPG IMG_4552.JPG  

 連這種不規則大小也有名字,我實在是記不住

 

蔬菜切完了~我們終於要正式進入湯的熬煮過程

 

IMG_4469.JPG 

雞骨頭

 

IMG_4471.JPG 

牛骨

 

IMG_4472.JPG 

很像漫畫中會出現的大刀,剁骨刀

要把骨頭砍開,骨髓的精華才容易煮出來

 

IMG_4475.JPG

 

兩位大廚忙剁骨

冠軍跟阿根廷小孩,差了20歲,但兩人都超過十多年半專業料理經驗

 

IMG_4486.JPG

雞湯先燙過一遍,再加入蔬果跟香菜棒熬煮數小時

 

IMG_4489.JPG

 將牛骨頭都烤過,烤到香氣四溢

 

IMG_4468.JPG

 

各種新鮮香草

 

IMG_4496.JPG

 

綁在一起做成香草棒

 

IMG_4488.JPG

 

洋蔥對半切,一直煎到焦香,要焦到像下圖一樣黑

 

 

IMG_4497.JPG

 然後牛湯中放蔬菜,焦化洋蔥,熬煮數小時

 

IMG_4509.JPG

先將魚鰓取出,煮湯會苦

 

IMG_4510.JPG

魚眼也會苦,所以也要挖掉,選用比目魚

因為膠質最多

 

IMG_4513.JPG

紅蔥頭用奶油爆香去腥

 

IMG_4515.JPG  

 加入魚肉炒過,再煮一小時

 

IMG_4562.JPG

拿一個大平鍋(有深度的)

放大量奶油(法餐幾乎不使用橄欖油,那是意餐才愛用橄欖油)

 

 

IMG_4563.JPG

放入切小的雞腿肉,雞翅等

 

IMG_4564.JPG

上色後,放入洋蔥蔬菜拌炒

 

IMG_4565

加入香料,炒到看起來超好吃的時候

 

 IMG_4566

把前面熬好的雞高湯再倒入,不加一滴水,重新熬煮一次

看到這邊我都傻眼了,到底要煮多久!!!??

 

IMG_4567

 

湯汁已經非常濃稠,可口,但是...

 

IMG_4508.JPG

 

非常殘酷跟浪費的,所有高湯最後都要過濾

料全部丟掉!直接倒光光,我多想直接去垃圾桶接!!

老師說,煮過湯的肉,美味都到湯裡面了,沒味道了,所以都要丟掉了

難怪你法餐貴成這樣阿!!!是肉耶!牛排,雞腿肉都不分你我的全丟!

 

IMG_4612

冰過一天的高湯,還要把浮油撈掉,雖然在煮的過程已經撈掉很多了

法餐只留,最精華的一部分

 

IMG_4615  

這是魚的湯底,可以真空包裝之後冷凍

 

 IMG_4503.JPG 

這是牛的高湯底,可以煮醬汁

IMG_4504.JPG     

分裝使用

 

IMG_4501.JPG

 

當然也有現成高湯粉,我是不知道正常的餐廳會不會使用?

 

 

IMG_4690.JPG

朝鮮薊  法餐中很常使用的一種食材

煮過之後口感介於馬鈴薯跟芋頭之間

直接聞有一股海鮮的鮮甜香氣

一起來看看要怎麼料理它吧!

直接拿起來像是小捧花

 

IMG_4695.JPG

 

首先只能用折斷的方式把莖取下,同時會拉出很多細條狀物

 

IMG_4694

 

皮很厚,刀要磨利,狠狠切斷上半部,葉片通通不要

 

IMG_4700.JPG

然後再一層層把粗葉全削掉

 

IMG_4697

 

然後會開始出現白色的部分,也就是可食用的部分

 

IMG_4702.JPG

 

把皮都削掉之後要泡水,朝鮮薊非常容易氧化

中間可以看到一圈有點淺淺紫色的, 很像細微的花瓣

最中間是很細的絨毛,很刺手,要小心處理

 

IMG_4707

 

接下來煮過之後也只能泡在湯裡

 

IMG_4706  

切成適當大小

 

IMG_4708  

拌進沙拉裡,不少法國人很愛,因為它獨特的香氣,還有入口即化的口感 

沙拉我介紹很少,因為我自己不吃 

 

 

蛋料理:

雞蛋料理也是非常重要的 

 

IMG_4635

雞肝煎過調味

 

IMG_4636

在陶鍋中,塗上奶油,撒上胡椒鹽來調味

 

IMG_4637

熬煮醬汁

 

IMG_4642

但打上煎半熟,放上雞肝,淋上醬汁

 

IMG_4643

雞肝跟雞蛋好搭噢!!大家搶著吃完

另類的親子

 

IMG_4648

歐姆炒蛋配紅椒

 

IMG_4649

歐姆炒蛋配青蔥

 

IMG_4652

歐姆蛋

IMG_4654

學生做的歐姆蛋,中間那條是我的

果然作品都跟主人像,白白瘦瘦的(誤)

 

IMG_4658

西班牙炒蛋

IMG_4660

使用了紅椒,本來我很怕紅椒青椒的味道,但是配在這裡變好好吃

 

IMG_4661

也有把蛋打進皿裡水蒸烤的料理方式

 

IMG_4663

淋上荷蘭醬

 

現在很紅的班尼克蛋

IMG_4666

水中加醋

 

IMG_4667

蛋放低在滾水中,使其成形,光滑完美的水波蛋

 

IMG_4669

全班做最丑的就是我的,因為我要做時,全班在旁邊看

一人只有一次機會,我還在思考怎樣做的時候

老師衝過來搶我杯子,因為他以為我要放了,而他覺得位置太高

然後我又聽不懂法文,他搶了往水裡倒,我想搶回來,他又更大力往下倒

就這麼一來一回,蛋都變形了

 

IMG_4670

 

在這邊遇到一個特別的技法,怕醬汁結皮,可以先用叉子叉奶油

輕輕地沾在醬汁上,形成一片油膜

 

IMG_4507.JPG  

菠菜還要先去梗,才用奶油胡椒鹽炒過

 

IMG_4675

 

鋪上菠菜,放上蛋

 

IMG_4679

淋上荷蘭醬後,撒上一點起士,去烤

 

IMG_4683  

 蛋黃要完美地流出,成功

但老實說,我喜歡五分熟的蛋黃,吃起來感覺更濃郁香醇

  

法式鹹派:

 

IMG_4584

首先捏派皮

IMG_4587

廚藝不同的地方,就是比甜點來的自由,每個人捏的大不相同

主廚也沒說什麼

 

IMG_4588

主廚示範用手捏

IMG_4589  

我的

 

  IMG_4710.JPG

 

這配方跟甜點的塔皮不同

很容易碎裂

 

IMG_4578

內餡的處理

煙薰培根要做兩個步驟,去肥,將油脂表皮都去掉

法國人覺得油脂是不好的,會影響味道

 

 

 

IMG_4581

偏瘦的培根肉,切條之後還要煮白去鹽

 

 

 

 

IMG_4601  

 先煮過一次,把多餘的鹽分洗掉

 

 

IMG_4713  

依照個人喜好放餡料

 

IMG_4715.JPG

要是塔皮不好有裂縫,蛋汁就會像這樣流出來

 

牛肉清湯:

法國人很少喝湯,頂多就是濃湯,進了餐廳想點到湯,還不是很容易的事

那他們喝什麼呢?當然是把紅酒當水喝阿!有的法國人一輩子不喝水

一方面是因為,他們的酒太便宜跟水一樣價錢,一瓶750ml紅酒大約100~150台幣

果汁更貴,餐廳的礦泉水跟酒差不多價錢。

IMG_4597

牛肩胛肉去肥

 

IMG_4598

我們常拿來炖牛肉湯的 看到牛筋都會很想燉爛來吃

 

IMG_4631

居然要人工切絞肉,而且不能用剁的

一開始不知道老師要做什麼,我都很細心地切

 

IMG_4684

從冷水開始煮,才能把肉的精華煮出來

 

IMG_4686

用小火慢慢滾,慢慢滾,一但翻動,這鍋湯的浮渣跑回湯裡,這湯就死了

 

IMG_4701  

輕輕撥開一個開口舀湯

 

IMG_4718

過濾,放入焦糖洋蔥數滴

 

IMG_4723  

沒有特別說是不是合成的,但我怎麼看都是人工添加物

其實法國人也吃不少色素,香精...

我覺得是這樣,當初去日本就覺得日本人一點都不養身

他們中午就開始喝酒,抽煙人口也多,吃重鹹,拉麵湯頭都很鹹

然後配冰水,在日本餐廳吃飯,一定給冰水,冬天也不例外

其實這樣對胃不好,一冷一熱的,有時我跟店家要熱水

他們都很不可置信!住久了~就習慣了,覺得冰水很解膩

日本人吃很少蔬菜,你看電視會發現,如果一家餐廳給的蔬菜多,都會特別強調

因為一般餐廳蔬菜極少,頂多高麗菜絲,幾乎吃不到別的蔬菜

日本人也不愛吃,都大魚大肉大酒的

買便當也一樣,都只有肉,所以我吃的很開心

 

全世界最注重健康養身的就是台灣人了,但是最多病痛的也是台灣人

健保便宜,病院每天比百貨公司人多

當初我還以為是台灣的空氣,水不比別人的好

食安爆發後,現在我覺得,合法的食品添加物,比黑心的工業添加物安全多了

 

我還是認為食安人人都有責任

有沒有在小吃店借廁所時經過廚房過?

我之前想,蒜茸醬超好吃,為什麼小吃店可以煮的這麼好?

我自己做,澱粉很容易水解,有次經過廚房一看

一罐罐像是汽油桶裝的醬料,寫著俗俗的品牌名,像强冠那類的名字

員工像不用錢一樣的往調味瓶裡補充,瞬間明白,肯定是便宜貨

那好味道的東西怎麼能便宜呢? 肯定是化學合成。

小吃店的飲料機也一樣,小小一臺怎麼那麼多口味的汽水,果汁

我再看底下接著一罐罐顏色鮮艷的大罐子

肯定是香精,色素,但我還是會去喝兩口

看哪個口味做的沒那麼假 

 

要小吃店物美價廉,不靠化工廠怎麼辦得到?

我們自己去市場買菜回家煮都比外面吃貴了

全世界唯一逆天的,當了幾年留學生,永遠都是自己煮便宜多了

要吃就要明白,這些小吃便宜飲食的代價在哪裡

 

 

IMG_4720.JPG

回歸正題

篩網中放香料,胡椒

 

IMG_4722.JPG

 

熱湯沖入,味道很棒

 

IMG_4613  

所有的蔬菜分別趟過之後浸冰水

 

IMG_4727.JPG

沒有牛肉的牛肉清湯完成

 

IMG_4729.JPG

沙拉

IMG_4733.JPG

自己做的美奶滋 來裝飾

 

IMG_4736.JPG

炒蘑菇

 

   

 IMG_4746.JPGIMG_4739  

擺盤的過程

 

IMG_4741   

法餐神器,基本款

 

IMG_4742.JPG

 

 上課心得:

 

 我一直覺得料理跟甜點跟麵包,一直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

雖然他們都是各自的專業,而且深究起來

甜點還細分糖花,拉糖,巧克力,冰淇淋...等

一輩子都學不完

但是每個專業最好都能有基礎的涉獵,是能夠互相加分的

很多原理觀念也是互相通用的

學過料理之後,我感覺自己的甜點也有進步

而學甜點這幾年,雖然沒有學中菜

卻也讓我煮飯功力大增 (不過有誰會越煮越難吃?)

我指的是跳躍性成長!

 

不過如果對西餐有興趣的人,我不建議來雷諾特學西餐

高級班的西餐或許可以學,等級有差

但是基礎班的,就....

 

主要是因為學校習慣是在週末才一次呈現所有的料理

所以材料都不是買全班份的,怕最後累積太多

學生也帶不走,吃不完都只能丟掉

例如10個人只有兩隻鴨

或兩塊羊排,所以主廚示範10樣,學生才做兩樣

有的時候是分組,例如湯品,四個配方給四組人做

不是每個人都能學到一樣的東西,尤其料理偏向傳統的地方食物

跟現在流行的精緻法餐有一點點不同

所以我建議把雷諾特master 課程中的料裡當成 學興趣 跟 吃到飽

應該說是用看的居多,能動手的時候很少

光有個蘿菠洋蔥可以切,大家就搶得要命,不然實在沒事做

後來的料理課,還有人滑手機,有人看雜誌,或是乾脆不來

實在滿可惜的,不過每週五帶回家的菜都夠吃一個禮拜

不胖不行阿!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nda琳達 的頭像
    linda琳達

    Linda巴黎的甜點冒險!

    linda琳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